【Primo Orpilla访谈#1】就何谓西海岸风格办公室设计的基本问题,我们采访了Studio O+A的负责人
[June 27, 2017] BY Kazumasa Ikoma
员工对想在什么地方上班有着自己的直觉。
办公室设计的目的便是为了提供回应这种直觉的空间。
西海岸风格的办公室设计被旧金山湾区众多的初创公司所采用,如今已闻名全球。而Studio O+A便是西海岸风格办公室设计的主力。该公司曾经负责脸书(Facebook)、微软(Microsoft)、耐克(Nike)、思科(Cisco)、Yelp、优步(Uber)等企业的办公室设计,去年获得了全美影响力最大的设计大奖—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奖(Cooper-Hewitt Nation Design Award)的室内设计奖项。
此次我们采访了Studio O+A的负责人Primo Orpilla。除办公室之外,他还涉足产品设计。采访地点是他的作品之一—移动型会议室车厢。我将分三次对他关于西海岸风格的想法进行介绍。
作为第一篇,本报道为您介绍西海岸风格的办公室是如何成为多样化工作方式推荐舞台的,以及Primo是如何成为办公室设计师的。
西海岸的文化与办公室设计的发展
就办公室设计的发展而言,湾区是非常特殊的地区。从硅谷到旧金山只有50英里的距离,是一个小而精致的地区。许多来自世界各地、气质相似的年轻创业者聚集于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实现公司发展的同时,通过不断尝试来构建工作环境的情形。
在这种环境下,对湾区来说,关于“什么才是优秀的设计”“什么才是对人们未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设计”,通过对各种企业的点滴记录,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激励O+A进步的所有动力几乎均源自于企业希望通过办公室表现其文化与理念的努力。
2012年制作的Yelp办公室。以“杂货店(General Store)”为主题,作为设计的一部分,将糖果等作为售卖商品一样进行陈列,演绎出一种童趣。
通过消除等级制度产生“集体智慧”
如果说从25年前本公司成立以来,办公室设计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我觉得应该是消除了过去公司里存在的等级制度。以前,高管在单独的私人办公室里工作,而现在可以在采用开放式设计的办公室里随处工作。办公室变成了促进人员流动性的集合式空间。同时,在任何地方都可产生创新构想。
在等级制度森严、干部和团队分别在不同房间办公的公司里,产生创意的速度有变慢的倾向。试想一个创意需要逐个通过经理、总监等的批准,速度低下实属必然结果。
欢迎新创意的湾区企业放弃这种条块分割的办公方式是有道理的。让更多的人参加到头脑风暴之中,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智慧(Collective Brain)。也就是说,不是由上司一人思考,而是将70个人的智慧汇集于一处,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意。从让更多不同年龄段的员工团结协作的意义上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Yelp的办公室,可以在各个地方进行交谈。
方便共享创意的办公室将增强公司的活力
“失败乃成功之母(“Fail first to learn”)”,为员工提供方便进行尝试的环境是我们最重视的理念。即便提出的创意是失败的,我们也会对其表示尊重,“能够提出这样的创意,非常好”,如此便能让员工更加干劲十足。这种方式极具湾区特色。
在其他的很多企业,员工的创意还处于被上司控制的状态,获得与高管共享的机会并非易事。但是,在湾区则与之完全相反,高管和上司非常期待员工能够积极共享创意。如此一来,问题便不会在某个环节停滞不前,员工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对公司的贡献。
我们O+A公司所能做的就是创造这样的环境,构建被称为“Community Thinking”的、培养集体智慧的环境。
办公室并不仅是工作的场所
我看过太多设计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办公室,这是我想成为一名办公室设计师的契机。对此,我时常感到自己有一种责任。
我们美国人也和日本人一样,长期在界限分明的等级制度下工作。但是,这种职场机制全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在此环境下结交能够在工作之余一起交流的朋友,大家一起吃饭,把睡觉之外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这里。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把这里打造成最完美的地方”。
正因为这里除了工作之外,还是度过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的地方。“已经5点了,下班吧”,我不想营造这种让人时不时看表等待下班的环境,所以就要把它打造成让员工来了便不想离开的地方。因此,完善环境条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2012年负责的Evernote的办公室。接待处是一处可以品尝咖啡和甜甜圈等非常惬意的地方。
办公室是找回“自我”的地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高科技产品无处不在,却未必有助于营造令人舒适的环境。实际上,科技的过度渗透,使我们开始变得不再和别人讲话。即使在需要和别人联络的时候,往往也只是发一封邮件而已,甚至不想打个电话。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
以前我在旧金山的韩国城看到这样一种景象,很多年轻人和朋友一起外出聚餐,结果几乎每个人都抱着自己的智能手机自娱自乐。本来和朋友聚餐应该是享受与他人交流的乐趣,是一种社交活动,却有人沉迷于智能手机之中无法自拔。
在此,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只是年轻人,所有年龄层都出现了这种现象。而且,这不仅仅是旧金山的问题。
现在的办公室设计所能做到的,是让工作人员找回“自我”。在工作场所可以营造出复古的空间、不存在科技感的模拟时代的空间。暂且把智能手机放在一边,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一起工作的同事,不仅可以了解他们平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科技使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我们也把自己委身于科技,逐渐失去用于自己的时间。办公室就是找回所失去之时间的地方。
理想的办公室和学校类似
和科技很好地保持距离,在学生生活中可以很自然地做到。下课后放下教科书和笔记本,有时和朋友一起去咖啡厅,或者去酒吧喝喝啤酒、鸡尾酒。这样就会忘掉打工和学习,享受快乐的时光。
我们在设计办公室时,也从学生生活中汲取了很多用于办公室的生活灵感。甚至可以说,我们把办公室定位成了校园。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千禧一族都刚刚从学校毕业结束学生生活,营造出这样的空间会让他们感觉更加惬意,即使没有以智能手机为首的科技,也能够放松心情。这样,对他们来说就是极具魅力的空间。
2011年设计的位于华盛顿州雷德蒙德市的微软大厦(Microsoft Building) 4。设置了校园图书馆款式的个人办公区、会议区、接待区等空间。
通过采用这样的设计,自己在学生时代使用过的各种空间在工作场所也可以发挥其实用性。因为可以在上述空间随处工作。如果想去人稍微多一些的地方,可以选择咖啡厅;如果想去人多但安静的地方,可以选择图书馆;想一个人与大自然独处时,可以去广场和公园。虽然刚才所说的各种空间千差万别,但我们会非常清楚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怎样的环境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
我把这种让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直觉选择,设计不同的场所称为“空间分布范围(the spectrum of space)”,工作场所准备的空间就应该是这种能够为直觉提供支持的地方。
试想:您不仅会在教室和自己的房间学习,也会在校园内的各个地方学习,并且各有不同的理由。虽然理由未必很明确,但有时候会想和朋友一起学习,有时候会想一个人聚精会神地学习,还有的时候想在咖啡厅这种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活跃交谈的环境下独自学习。有时候就想呆在有人的地方,这些情况时有发生。

位于纽约的艾斯酒店(Ace Hotel)。尽管是酒店的大堂,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
位于纽约和伦敦的艾斯酒店之所以备受年轻人的青睐,自有其原因。大堂里有长条桌和大灯,很多年轻人拿着笔记本电脑来到这里,但他们并不和其他人交谈—他们只是想呆在人多的地方。点上一杯饮料,各自埋头处理自己的工作。所以,无论是内向的人还是热衷社交的人,都可以处于同一空间。
我周围也有很多人喜欢各种不同的工作方式。而且,他们的喜好会根据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也需要为这些人打造空间。
(第二部分继续)
该报道的作者
Kazumasa Ikoma研究办公行业的最新信息。 基于我在美国旧金山作为办公室经理的工作经验,我将调查研究西海岸的办公室设计,企业文化和工作风格,并传播以人为中心的办公室的理想方式。